前幾年,保監會叫停3年期內的高現價保險產品,整頓行業內的不正當競爭現象,讓保險回歸保障的本質。有專業人士指出,短期高現價保險產品類似于銀行短期存款,已經脫離了保險的本質,那么,什么是短期高現價保險理財?
本文重點:
一、短期高現價保險的概念
二、短期高現價保險的監管意義
一、短期高現價保險的概念
短期高現價保險就是在保單年度末保單的現金價值與累計生存保險金之和超過了累計繳存的保費,而且預期該產品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不滿3年的產品,投資連結保險產品、變額年金保險產品除外。
萬能險就是屬于典型的高現價保險產品,經營過多的高現價保險產品很容易讓保險公司陷入現金流短缺的風險,因為萬能險相對來說期限短,負債多,一旦公司面臨財務風險,就不得了不挪用長期負債補短期負債,,一旦長期負債到期,公司的財務將會面臨的是不可預計的風險。
二、短期高現價保險產品監管的意義
過去一段時間,很多保險公司利用監管的漏洞,試圖用“萬能險”來吸引客戶,占領市場。萬能險經營過多雖然給保險公司帶來了很高的利潤,但也造成了人身保險業務結構失衡的問題。另外,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除了前期要提取準備金等相關費用,還要進行投資,這就需要新增保費覆蓋退保費用。保險公司靠承保和投資盈利,而這種業務嚴重依賴資本市場,如果放下資本市場不樂觀,經濟下行,優質資產就會變得特別緊缺,短期投資沒有辦法產生收益,一樣會影響銷售端繼續銷售這類產品,最后公司就會因為現金流的問題崩潰。
監管機構明確了壽險公司經營高現價保險產品的具體要求,對各個公司的高現價業務的占比做了明確規定,比例與資本金和償付能力直接掛鉤,一來保證了保險姓“?!?,回歸保險的本質,二來也能讓保險公司穩健經營,不那么急功近利,避免成為主席口中的“害人精”。
什么是短期高現價保險理財?通俗來講就是,短期高現價保險理財是退保時能拿回的退保金額超過了累計繳納的保險費的保險理財,典型的有萬能險,高現價的產品有優點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投保跟投資一樣,需要謹慎。
